时间:2025-04-08 08:07 作者:任长霞 浏览量:434
中新网上海6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22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这是上海运用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立法成果,将为上海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奠定基础。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方面当日表示,《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将推动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将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根据《若干规定》,浦东新区将推动产业端绿色评价标准的研究制定,统筹建立绿色项目库,为产融对接提供“靶向”目标;将探索在浦东新区制定国家绿色金融标准配套制度或者补充性绿色金融地方标准,为统一绿色金融产品和项目评估、认定和分类标准,创造条件。《若干规定》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在浦东新区加快建立改革试验机制,促进绿色金融等领域创新监管互动。
据悉,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国际交流密切等优势,《若干规定》推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为上海构建高标准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示范样本。据悉,上海浦东新区将发挥新开发银行等总部效应,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金融示范项目等。
浦东新区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跨境资金流动先行先试优势,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跨境投融资服务;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绿色票据、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等,支持浦东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若干规定》围绕浦东新区产业绿色转型需求,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发挥好浦东新区法规对全市的溢出效应。据此,浦东新区将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制定补充性转型金融标准、分类和管理规则;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关注不同类型企业转型过程中减排路径,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浦东新区将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聚焦浦东新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绿色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同时,浦东新区还将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权益融资等业务,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此外,浦东新区试点金融机构、企业应分类分层开展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逐步解决产融信息不对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若干规定》将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完善配套支持,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切实破解绿色金融体制机制障碍:在推动强化相关监管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绿色金融评价,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绩效考核、内部激励约束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同时,在浦东新区试点建立绿色金融数据服务专题库及绿色债券储备等,并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司法保障。
据悉,《若干规定》将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与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推动《若干规定》全面有效贯彻实施。(完)
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想避免沦为一个平庸的城市,我想一方面中央要进一步加大对深圳的放权与赋能,这有助于深圳继续保持过去敢闯敢试敢承担的精神 从2002年定居蛇口至今,李方悦再未离开蛇口和记真人注册网址6hgw.cc入口☜近年来,蛇口工业区历经多次转型,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互联网科技园区,打造邮轮母港 看点1 三类群体财政补贴标准分别增80元、35元、60元 按照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社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继续增加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在去年人均财政补助增长1000元的基础上,今年财政对老年人、学生儿童、劳动年龄内居民三类群体财政补贴标准分别再增加80元、35元、60元,保障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