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8 14:16 作者:泽田研二 浏览量:1483
');}else{document.write('
');var player = videojs('mini_player');}/*START#ShouJiBan-https://poss-videocloud.cns.com.cn/oss/2022/06/18/chinanews/MEIZI_YUNSHI/onair/61514CD03CE04D8A8EF5EE61559E989D.mp4END#ShouJiBan*/
中新网宜昌6月18日电:题:“金缮守艺人”:化“残”为美 坚守传承
记者 董晓斌
“金缮有一种重生的美,这对于物主来说也是一种情感的延续。”湖北省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缮技艺传承人熊书菊17日说道。17年来,她与“金缮”为伴,修复了两千余件破碎的器物。
金缮技艺源于中国古代的瓷器修复 董晓斌 摄
金缮技艺源于中国古代的瓷器修复,主要是用天然的大漆来黏合器物的碎片,进而在碎片裂痕表面施以金粉及其他漆艺技法,使得破损器物经过修补后形成一种特殊美感。
熊书菊的曾祖父熊守信是一位锔瓷手艺人,曾在宜昌市九码头一带靠锔瓷和金缮修复谋生。后来,其祖父熊喜远继承了曾祖父的技艺,17岁那年,她开始跟随祖父学习这两门技艺。
熊书菊坚守金缮技艺已有17年 董晓斌 摄
熊书菊介绍,金缮修复有很广的适用范围,用作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相对于锔瓷,金缮不会让器物二次受损,合适比较名贵的瓷器和首饰。”
据了解,金缮修复有清理、拼接、补缺、补漆、装饰、罩光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需异常细心,还要根据受损程度,不断跟器物主人沟通修复方案,有时修复好一件瓷器需要三四个月时间。
熊书菊告诉记者,大漆是金缮修复的基础,由于其粘性大,没有化学污染,是天然的黏合剂。不过,大漆却能让人出现过敏症状,严重时浑身红肿发痒,不少人也因为大漆过敏而放弃学习。
熊书菊已修复了两千余件破碎的器物 董晓斌 摄
“除了会让人出现过敏反应,大漆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熊书菊说,大漆“喜欢”湿度高温度低的环境,因此用大漆黏合破碎的器物后,要将器物放在阴干房,然后增加房间湿度,放置一周左右才会干透。
金缮技艺爱好者周文婷从2021年年底开始跟随熊书菊学习金缮技艺,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她深深喜欢上了这门技艺,也深刻体会到了“守艺人”的不易,“金缮看着似乎很简单,但是想做好挺难。”周文婷说。
如今,金缮技艺已成为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希望能让金缮手艺人得到更多的关注,让这门起源于中国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完)
例如新股发行时,很多企业会同时上市,投资者就可以进行比较,市场也能够得到合理的价格,也提高了市场效率<1984年,由中、美、泰三方投资1亿美元兴建的广东浮法玻璃厂,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浮法玻璃制造技术引进蛇口,产品销往19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分析还表明,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大,竞标者会更加谨慎,最终价格会更低